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上海市浦东区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上海市科技进步条例】《上海人大月刊》专访骆大进:强化法治保障 跑出创新加速度


时间:2024-06-01 13:23:28  来源:  作者:

新修订的《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天(6月1日)起施行。《上海人大月刊》围绕本市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专访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以下为全文。


人大月刊:近年来,本市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特色重点工作?

骆大进: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十年来,上海举全市之力,坚持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努力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和发展新理念上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力争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和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我归纳为三个度:高度、浓度、速度,现在还呈现出加速度。

首先是创新的高度。这些年,我们坚持全球视野、服务国家大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研机构、集聚高层次人才、率先开展创新性项目,加快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向“强功能”跃升。建好用好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张江科学城,已逐步建成国际上最大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已达20个。同时,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科学问题研究。三大先导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一些重要原创性成果持续涌现。

其次是创新的浓度。去年,上海日均新设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独角兽企业65家。启动建设7家高质量孵化器。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这些年的培育发展,孵化器中诞生了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上海从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方面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去年底,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年初增长52%。上海目前在管的投资基金机构数量和管理的资金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

第三是创新的速度。这些年来,上海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创新三角”相辅相成,“4T”制度协同发力,积极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此过程中,努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同时,更加广泛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到2023年底,在沪外资研发中心有561家,今年一季度又新增6家。越来越多的外资研发中心和上海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制,面向全球市场开发创新产品。

人大月刊:本市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骆大进:2023年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10%左右。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上海科学家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篇,占全国26.2%,其中封面文章4篇(全国9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2年1.4万亿元),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进一步攀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3》中,上海—苏州集群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

人大月刊: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目前还有哪些问题或需要提升的方面?

骆大进: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标志性原创成果还不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对不足,顶尖人才、机构集聚不够。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指明其主要原因是布局不深、资源分散、链条脱节、范式滞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正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下功夫。聚焦改革深水区和微观主体改革需要,落实落细国家重大改革任务,开展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优化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机制,率先在先行先试上探索新路、迈出新步伐。

二是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在强化创新源头供给上下功夫。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开展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战略前沿领域布局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以“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持续推进企业牵头的“探索者计划”,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以前沿技术为引领,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加快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模式,以产线为牵引带动集成电路全链条创新,以创新药械带动生物医药突破发展,以底层技术突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聚焦量子科技、6G、Web3.0、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强化前瞻布局。做大做强高质量孵化器,推动重大应用场景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以重点区域为抓手,在打造科创“核爆点”上下功夫。强化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统筹推进张江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推动张江科学城集聚高水平科研平台、创新机构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快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支持各区打造各具特色的科创承载区、创新街区和科技园区。

五是以关键要素为支撑,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大力吸引和培育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扎实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办好浦江创新论坛等重大活动,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人大月刊:您觉得,本次立法对推动本市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哪些作用?

骆大进:《条例》的修订非常及时、必要,将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此次修订着力体现上海的战略定位,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任务,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激发创新活力,讲究管用有效,通过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有机协同作用,解决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一线科研人员的需求,将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条例》的实施将着眼于强化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比如《条例》要求市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出资开展基础研究。着眼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让更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如《条例》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资源调配和组织机制,开展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着眼于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完善科技金融支持。着眼于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微观主体体制机制改革,如《条例》针对在沪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科研机构,提出要完善建设和管理机制,采取分类支持措施,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此外,《条例》的实施还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推动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步伐,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更大力度促进开放创新,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等。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区
Copyright © www.yaxin223.com 最新登录 版权所有 泸ICP备11111111号